• 首页
  •   >   党建思政
  •   >   工作动态
  •   >   正文
  • 党建思政

    【主题教育正当时】法政新传学院志愿先行,绘就“精神共富”新画卷

    发布日期:2023-05-05    浏览次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促进精神文明提升的有效载体。学院联合杭州市临平区委宣传部,在全省率先成立区县级志愿服务学院——临理志愿服务学院,打造具有全国特色的高校+政府+志愿者组织+志愿者+企业全融合模式,以全民参与志愿服务实现精神文明建设全域提升。


    “临理同心·志愿同行·传播同声”校地党建联建签约仪式

    (一)率先实现志愿服务基层全覆盖

    依托240余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累计注册志愿者30余万人,建设各类志愿服务站点1000余个,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0万余场。

    (二)出台杭州首个志愿服务指标体系

    制定出台《临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建设指标体系》,填补了杭州市志愿服务领域区级地方标准空白。

    (三)带动全民参与精神富有生动实践

    发挥身边好人的“榜样效应”,以全民参与志愿服务凝聚共同富裕精神力量,实现精神文明建设全域提升。


    临理志愿服务学院教学场地

    据悉,近期临理志愿服务学院将研究开发志愿服务学院的特色培训课程,承办全省志愿服务骨干培训以及协办浙江省“浙江有礼·有爱瞬间”亚运志愿服务短视频征集和展示活动等。同时,临理志愿服务学院将成立“大学生临理志愿服务联合会”,依靠学生力量,协同志愿服务组织分门别类开展工作,走入基层开展志愿服务宣讲和理论宣讲活动。

    学院党委书记谭立章指出,临理志愿服务学院将以这次主题教育为契机,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志愿服务工作的指示精神,明确浙江志愿服务“立足新时代、展现新作为”的重要发展方向,持续破解基层志愿服务组织建设、日常管理、志愿者招募、激励保障等难点痛点问题。


    Copyright © 浙江理工大学 法学与人文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杭州下沙高教园区2号街928号  邮编:31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