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各系、部门:
根据《2021年学校党政工作要点》(修改稿)文件精神,经院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同意,现将《法政学院、史量才新闻与传播学院2021年党政工作要点》印发。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法政学院、史量才新闻与传播学院2021年党政工作要点
中共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 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
史量才新闻与传播学院委员会 史量才新闻与传播学院
2021年5月21日
浙江理工大学法政新传学院综合办 2021年5月21日印发
附件:
法政学院、史量才新闻与传播学院2021年党政工作要点
2021年学院工作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历次全会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以及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精神,紧密围绕学校发展规划主动对标对表,集聚智慧、凝聚共识积聚力量,厘清脉络、促进融合创新发展,凝心聚力、务实笃行推进各学科专业协同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为学校早日实现“111”奋斗目标贡献应有的力量,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一、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保障作用
1.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全面落实学校党委的各项学习制度,围绕“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目标要求,认真组织开展“四史”学习教育活动,制定学院学习工作方案,精心组织部署,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
2.开展“七一”建党百年纪念活动。围绕迎接和庆祝建党 100 周年、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等,精心策划组织主题宣传活动。在活动中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引导并教育全体师生正确认识党、真诚热爱党、坚决拥护党,积极投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去,担当时代重任。
3.进一步提高学院党建工作质量。强化学院党组织的政治属性和政治功能。进一步提高党组织的政治能力,抓好学院理论中心组和支部的理论学习,持续推进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加强党员培训工作,根据学院专业特点,在师生党员中重点加强党史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等教育。加强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的培训教育,提高学院党员发展质量和力度。
4.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加强学院领导班子建设。贯彻落实中纪委十九届五次全会、省纪委十四届六次全会精神,深化清廉浙理建设。严格学院党委会、党政联席会、民主生活会等。规范工作行为,增进班子成员间的思想交流和信息沟通,加强民主决策和群众监督。做好内设机构换届调整工作,优化学院干部队伍建设,通过教育培训、培养锻炼、工作考核、绩效激励等,明确任务、强化责任,调动积极性,激发创造性,提升执行力。注重加强学院纪检监察队伍建设,做实做细监督第一职责;注重营造廉洁文化氛围,推动学院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二、深入推进立德树人,加强“三创”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1.推进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切实推进一流专业建设,深入推进新文科建设。建设好法学“双万计划”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积极申报2021年法学国家级一流专业、社会工作省级一流专业、传播学省级一流专业。扎实开展一流课程建设。做好省一流课程建设和培育工作,打造高质量专业化教师队伍。不断深化协同育人的新机制。深入推进本科生导师制,加强学生科研能力训练,引导学生做好学习生涯规划,提高考研率和升学率。加强推进评估和认证工作,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务实推动实践教学规范高效,多措并举促进学科竞赛成绩提高。切实构建课程思政示范体系,努力做到课程覆盖率100%,加强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推进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的建设。积极探索和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组织和促进省级教学成果奖的申报工作。以“三创”人才培养成效为目标,坚持系统思维,将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融合交互,促进学科体系的整体资源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
2.提质研究生教育工作。不断提升生源质量,努力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优化研究生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加强核心课程建设和案例库、校企合作课程建设。组织开展研究生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积极组织研究生教学成果奖等各类教学改革项目的申报工作。强化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加强联合培养工作,努力开展联合培养基地建设,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强研究生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召开研究生工作会议。
3.加强招生就业工作。建立招生宣传工作长效机制。创新招生宣传形式与载体,加强“互联网+”招生宣传改革创新,优化招生宣传云平台和招生宣传队伍结构,突出学院特色,努力提高报考率和生源质量。深入开展生涯规划教育,构建精准就业服务体系,推动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的有效衔接,多措并举稳定就业率提升满意度。达到离校就业率75%,初次就业率93%,年终就业率96%,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4%等数据指标。
三、推进学科和学位点内涵建设,进一步提升科技实力
1.提升学科和学位点建设整体水平。整合和提炼资源,优化学科内涵建设,稳步推进新一轮一流学科建设工作,力争在法学一流学科建设的基础上有新突破,促进学科的交叉融合,努力申报教育部国别研究中心;进一步夯实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点和汉语国际教育学位点的申报基础。做好法学一级硕士点和法律硕士、社会工作、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点的建设工作,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学位点建设水平;加快推动网络法、时尚艺术法、传播学等学科平台建设。
2.提升科研和社会服务水平。继续实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细化国家级项目组织申报和评审跟踪工作,扎实做好省部级项目的日常管理,拓展各类其他项目的组织和申报工作。集思广益、搭建学术交流平台、邀请学术名家讲座、推进校地、校政、校企、校校合作。大力加强文科实验室建设,推进新型智库建设,积极争取国家级、省部级和社会力量人文社科奖励。
3.努力完成学校下达的年度科研任务。坚持目标导向、成果导向,以学院年度科研任务为目标,申报成功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及以上;获得省部级奖4项及以上,冲击浙江省哲社奖一等奖;突出文科科研特色,出学术精品,提升著作、论文质量,公开出版一级出版社学术著作11部,发表特级丶一级、CSSCI等高水平论文29篇。力争更多课题经费到账。
四、深入推进开放办学,努力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
1.发挥优势加强管理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按照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认证指标体系建立学院国际学生管理制度,积极推进国际学生创新教育,继续做好校内留学生语言文化教学和培养。扩大国际学生中学历生和进修生的规模,拓展国际交流合作项目,支持教师到外访学,加强外教聘请工作,推进全英文课程建设。鼓励学生出国(境)交流学习实习实践。支持孔子学院建设。创新对外传播、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2.积极探索校地、校企的可持续合作路径。项目引导基地构建,走出去请进来,实现合作共赢,在全面倡导的基础上,重点构建几个有示范效应的产学研合作基地,大力提升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五、深化人才强院战略,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
1.加强人才引育工作。用好用足各类人才政策,努力完成学院年度人才引进计划,力争在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上有突破。
2.做好师资队伍培养与提升工作。持续支持教师访学和参加高层次学术研讨会,进一步优化师资结构,培育更多青年学术英才。
3.完善人才发展服务机制。坚持党管人才,提高人才发展与学科建设的契合度,提高人才服务水平,建立高效的人才引进服务和决策流程。
六、 强化三全育人,推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
1.积极营造优质育人环境,点亮思政工作生命力。持续加大辅导员队伍培养力度,深化班主任队伍建设,时刻绷紧平安之弦,抓好安全管理,加强年级管理,注重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及引导,落实好疫情期间的学生管理工作。立足网络新媒体矩阵,积极培育“云思政”模式,以育人为中心,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提升思政育人质量。
2.扎实构建多层次育人体系,固本求创谋特色。制定“三高标准”,推动党建育人机制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将之与党建品牌活动相结合,与学科专业特点相融合;围绕建党100周年创新形式,落实青马工程建设。围绕“1+2+3+4+5”体系建设,助力学风育人;多维度推进毕业生考研工作,提前召开具有针对性的专业考研动员会议,由考研导师、考研学长学姐和考研辅导员分别从转业、实考和心理等方面共同激励学生;通过举办学院本硕贯通培养班,创新考研指导老师和朋辈指导老师“双导助研”制度,点对点、面对面地激励优秀本科生报考本校硕士专业,切实提高一志愿本校报考率和录取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营造和谐寝室氛围,抓细抓实“精准资助”,立足“三课堂”基地,推动实践育人常态化。
3.强化法治教育,鲜亮品牌号召力。依托学院特色专业,开展各类竞赛、线上线下结合,促使法治教育全覆盖。将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律文化”融入主题教育,创新形式开展学院线上线下宣传。2021年,继续夯实校友文化品牌建设,稳步落实“一体两翼”的校友协同育人机制,完成学院大一至大三各班校友双导师制度,继续做好校友创业导师队伍建设,完备“四位一体”的校友工作体系;同时,以建院20周年为契机,举办院庆纪念文艺活动,展示建院以来的成就,完成“十年情”校友会的组织工作。
4.多维度推进毕业生考研工作,增强育人实效。提前召开具有针对性的专业考研动员会议,由考研导师、考研学长学姐和考研辅导员分别从转业、实考和心理等方面共同激励学生;通过举办学院本硕贯通培养班,创新考研指导老师和朋辈指导老师“双导助研”制度,点对点、面对面地激励优秀本科生报考本校硕士专业,切实提高一志愿本校报考率和录取率。
5.深入实施研究生育人工程,敞亮学术发展力。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安全稳定工作,紧扣建党100周年重大主线,组织开展研究生主题学习教育。同时积极动员研究生参与科研竞赛,达标省三等及以上2项,其中省一等1项等工作目标。
七、完善管理服务,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1.加强顶层设计。强化研究论证,准确定位,科学制订新学院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做好学院规划的分解和宣讲。推进学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党委会、党政联席会议事规则,加强学院制度建设。
2.优化服务保障。强化财务管理和服务,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提升资金使用效益,积极拓展创收渠道,努力改善学院教职工福利待遇。统筹推进学院信息化建设,做好信息发布审查工作。深入推进党务、院务、信息公开,拓展公开渠道,形成学院信息公开的长效机制。
3.强化安全稳定。统筹疫情防控,坚持依法防控、科学防控、 精准防控,严格落实各项防疫举措,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管理工作机制,按照学校统一部署和工作方案,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学院各项工作。落实安全稳定责任制,加强安全教育、法制教育、校纪校规教育,定期开展安全检查,提高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健全实验室安全长效机制,严格执行学生思想动态研判机制、学生突发事件报备制度,杜绝各种危害安全稳定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