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是全国救助开放日。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社会工作系带领马克思主义社会管理、马克思主义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社会工作系本科生来到杭州市救助管理站参观。6月19日是杭州市救助管理站的第七个机构开放日,全站上下以饱满的热情迎接社会各界人士的参观。


杭州市救助管理站是浙江理工大学2017年设立的校级实践基地。杭州市救助管理站建站于1950年11月,2003年8月1日正式更名为杭州市救助管理站。目前已成为一个以救助管理工作为主导,以反家暴临时庇护、特殊时期人员分流、普法教育基地及社会工作实践基地等于一身的多功能社会服务站点。
杭州市救助管理站将甄别寻亲工作作为整个救助管理工作的核心环节,杭州市救助管理站紧紧把握“窗口期”甄别,争取在最短的时间节点内,提高寻亲成功率,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查询制度和工作流程。每周定期前往定点医院,与受助对象进行深入交流和沟通,抓住时间节点,捕捉和获取有效信息,突破甄别难点,尽快帮助受助人员返乡与亲人团聚。截至2018年12月,年度杭州市救助管理站已成功寻亲3582例,其中传统查询手段成功3538例,“互联网+”寻亲成功3例,公安综合研判寻亲成功5例。

杭州市救助管理站设施齐全,管理有序。站内分别设有男受助人员宿舍以及女受助人员宿舍,宿舍内部床铺整洁,设有空调和独立卫浴。站内设有医务室、心理咨询室、活动室、图书借阅室以及食堂等,很好地保障了受助人员的生活,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重燃对生活的希望。

杭州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亲切交流意见,表示愿带领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社会工作系师生与杭州市救助管理站开展深度合作,发挥社会工作专业特长,助力杭州市救助管理站更好地保障困难受助人员的各项权利,推动救助管理工作向前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