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二十载,奋斗新时代,值法政学院二十周年院庆之际,名家论坛第一百一十五讲暨法政学院二十周年院庆系列讲座于2021年12月23日下午在法政学院1210会议室正式举行。学院此次盛情邀请了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会长张守文作为此次讲座的主讲人,讲座题目为“新时期经济法理论的若干前沿问题”。法政学院院长王健教授出席并主持此次讲座,共70余名师生同仁通过线上或线下的方式积极参与了此次学习。

围绕讲座主题,张守文教授首先提到了时代背景与问题选取。当前正处与“三新一高”阶段,即立足新发展阶段的现代化目标,落实新发展理念的价值引领,构建国内国际的新发展格局,推动注重质量效益的高质量发展,新的“发展命题”问题,对经济法制度和理论提出了新的要求,形成前沿问题。张守文教授认为,经济法理论的基本体系已经确立,但值得研究的前沿问题仍然很多,为此,至少需要关注五个方面:一个面向——面向现代化;二个体系——国家治理体系和现代化经济体系;三大关系——改革与经济法、政府与市场、宪法与经济法;四大理论——分配理论、发展理论、风险理论、信息理论;五大理念——创新、协调、开放、永续、共享。在新时期,上述五个方面的前沿问题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关,共同形成一个体系,与经济法的许多新问题都密切相关,因此应重点关注。


其次,张守文教授对上述五个方面的前沿问题展开了简要阐释。在“一个面向”方面,现代化是国家发展的总体目标,经济法是“发展促进法”,如何推动国家的全面现代化?经济法的作用如何?经济法治能起到何种作用?都是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在“两个体系”方面,需要研究改革与经济法、法治与经济法以及经济法各个具体领域的现代化问题,研究经济法的整体理论,指导制度建设。在“三大关系”方面,要处理好改革与经济法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经济法与宪法的关系,这三大关系紧密相连、层层递进的,涉及经济法理论最为基础的问题,因而需要特别强调并在各领域深化研究。在“四大理论”方面,分配理论、发展理论、风险理论、信息理论在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不确定性等情形下表现明显,与上述的两大体系、三大关系都直接相关。在“五大理念”方面,创新、协调、开放、永续、共享五大理念相互贯通、互相关联,涉及实现相关目标的价值和路径,如何在经济法理论和制度中落实,本身就需要深入研究。


再者,张守文教授从共同富裕与分配理论、区域协同与发展理论两个方面举例说明了经济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起的作用。他从关联、历史、文化、标尺、主线、问题、陷阱、制度八个角度阐述了共同富裕与分配理论之间的关系,指出经济法作为典型的“分配法”,其调整功能尤为重要,对于共同富裕的问题,需要从经济法的分配理论的视角展开研究。张守文教授从我国区域发展的两条主线——区域差异化与区域一体化,区域协同发展及其目标的理论界定、区域协同中的重要关系的经济法调整、经济法促进区域协同的重点领域三个方面从阐明了区域协同与发展理论之间的关系,指出区域协同、区域协调等问题都非常复杂,需要从发展理论的维度深入研究,这些都属于前沿理论问题。
张守文教授的分享立足宏观格局,高屋建瓴,深入浅出,让参与聆听的师生们连连称赞、深觉受益匪浅。法政学院副院长李子瑾副教授、金幼芳特聘副教授、陈学辉博士相继发言,高度赞同张守文教授的观点,并就讲座内容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见解。王健院长特别谈到张守文教授近三年来围绕讲座主题发表的多篇高质量论文,师生们表示会后将进一步研读相关论文,加深对经济法领域前沿问题的把握和理解。讲座在师生们热烈的掌声中顺利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