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新闻动态
  •   >   正文
  • 首页

    “史量才读书会”2023年第四期活动顺利举办

    发布日期:2023-05-19    浏览次数:

    518日晚,由法政学院、史量才新闻与传播学院主办的总第十史量才读书会临平校区L4-502顺利举办。本次活动由董书华博士主持,2022级新闻与传播研究生姚智宇同学主讲,主读书目为姚建华老师的著作《数字劳动理论前沿与在地经验》,黄自然副教授与新闻与传播专业的研究生与本科生们参加了此次活动。

     

    何为数字劳动?”姚建华通过劳动的媒介化与媒介的劳动化两个面向阐释了该概念他认为数字劳动是传播新技术以自己的逻辑重塑与劳动相关的政治经济环境劳动过程劳动控制生产政体雇佣模式甚至劳动者的意识形态的劳动形式

    那么数字劳动何为通过对书中制造业和服务业中的数字劳工媒介产业中的数字劳工产消合一者与玩工数字经济中的劳工组织四种情形中的劳动姚智宇同学逐一进行了探讨展现了数字劳动者在被平台逻辑支配下的无力感与不稳定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生产关系方面数字劳动者大多数以临时或短期的工作为主经济收入较低又因为短期所以无法在工作中建立长期关系缺乏认同感第二分配关系中数字劳动者由于不签订正规全日制合同无法享受到基本的社会保障第三在与国家关系方面多数数字劳动者无法参与所属社会的政治生活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公民”

    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不断重塑着现有劳动方式ChatGPT等智能机器逐步嵌入到人的劳动过程当中带来了新的就业也使得很多人失业“智能技术是否会替代我们的劳动关于究竟是替代还是创造新工作姚智宇同学援引书中对二者之间的时间差做了分析智能技术的出现必然会有新的工作出现这一方面有高精尖的科技人员也有“技能退化型”的数据标注员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新技术发展对人类工作的冲击但需要警惕的是要确保替代与创造存在的时间差我们要确保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冲击维持在一个总体可控的水平实现替代和创造的均速和平衡

     

     

    分享过程中,董书华老师认为数字技术总是打开两个面向尽管互联网平台等对劳动者有一定程度的剥削但其实在很多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首先,它给一些特殊群体(残障人群)提供了在家工作和融入社会的机会。其次,给那些斜杠人群提供了灵活的兼职机会有助于他们实现多元化的理想。最后,疫情三年期间,平台为失业的人暂时解困,这都是平台经济的正面影响张启涵结合自己身边人的经历通过对牧场农场等游戏中的劳动阐释了平台是如何通过游戏来让用户作出无偿劳动的另外就女性外卖员的工作处境本科同学表示过去对女性劳动者生理期劳动的忽略应给予更多重视最后丰雪陈倩姜家琳认为数字劳动出现的问题不应该脱离现实语境其问题的产生或许根源就来自于现实通过此次读书会大家对数字劳动有了深刻的认识也对身边的外卖员滴滴司机等劳动者们有了更多的了解与体恤

    Copyright © 浙江理工大学 法学与人文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杭州下沙高教园区2号街928号  邮编:31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