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新闻动态
  •   >   正文
  • 首页

    学院中文系举办首届“清源”文学青年研讨会

    发布日期:2023-11-14    浏览次数:

    119日,史量才新闻与传播学院中文系举办了首届“清源”文学青年研讨会。这是首次由中文系学生独立策划、以学生自己创作的小说为研究对象的小型研讨会。

    研讨会的创意源于本学期开设的课程“现代批评理论与小说阅读”。为了把理论学习、批评实践和文学创作有机结合,此次研讨会主要针对学生自己创作的小说展开阅读与讨论。研讨会名为“清源”,出自“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语,表达了学生们对创作与批评关系的认知:以“源头活水”暗喻不断学习、探索、创新;创作与批评是活水般动态的互相激发,创作激活批评、批评推进创作。

    研讨会选取了金凌彬、柯铭亮、林大森、毛瑀萱、郑芷奕等五位同学创作的小说作为主要讨论对象。作者们在会上分享了他们的创作动因、灵感、构思和人物设想。与阅读文本不同,与会师生体会到了与作者面对面交流的真诚感受。针对五位同学创作的同题小说《也》,周岙玲、侯澍、周小康、谢宇濛、全雯婷、王子熙、李蓓蓓等七位同学作了主题发言。他们有的从命运、爱情、青春主题切入讨论,有的从叙事视角、叙事形式、情节设置等角度展开细致阅读,讨论的内容丰富,视野开阔,完成了一次无参考背景的批评实践。通过研讨会,同学们实现了把文学活动作为精神交流中介的思政目标:以作品为平台的读者与作者、创作与批评之间的对话。

    研讨会气氛热烈,作者及评论者的发言中金句迭出、妙语惊人,既机警又风趣,展现了中文系学生的风采,整个过程掌声不断。

    研讨会得到法政学院、史量才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宫富的大力支持,系主任谢维维始终关注研讨会进展。作为中文系的办学特色,以“创意写作”带动专业教学与发展,体现了该系师生与众不同的学习与实践方式。培育创作土壤,鼓励创作热情,用写作实践带动专业学习,突破文学教育瓶颈,是近年来中文系瞄准的发展方向。

    研讨会由“现代批评理论与小说阅读”课程主讲老师肖泳指导,肖老师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们的创作意义在批评实践中得到直接体现。研讨会受到本院师生的广泛关注,白晓萍、娄燕京、徐幼雅、刘定慧等老师特意赶来参加,受到学生们的热情欢迎。

    Copyright © 浙江理工大学 法学与人文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杭州下沙高教园区2号街928号  邮编:31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