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下午,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院长孙万怀教授、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郭烁教授应邀在我院6A-527会议室开展学术讲座。讲座由我院院长王健教授主持,揭萍教授、宋善铭特聘副教授、刘红艳博士、吴嘉潇博士等我院刑事法方向的老师参加了讲座,我院众多本科生、研究生亦积极参与了这一学术活动。

孙万怀老师是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刑事法学院院长,主要从事刑法学与刑事政策学的教学和研究。作为上海市十大中青年法学家之一,同时兼任中国案例法学会副会长、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及上海市案例法学研究会会长。主持参加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一般项目、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等多个科研项目。多次获得教育部哲学社会学和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奖项。在权威及核心期刊发表文章多篇,出版专著6部。
郭烁老师是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钱端升学者,国家-青年拔尖人才,美国康奈尔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刑事诉讼法学,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杂志发表文章七十余篇。兼任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一届法律顾问等职。

孙万怀老师主讲的题目为“传统刑事法理念的现实意义”。讲座伊始,孙万怀老师指出,情怀是刑事法律工作者必须具备的特殊信念。为了让与会同学们深入理解这一观点,孙老师接着为同学们介绍了逻辑与经验在法律适用中的地位与发展,指出:个案的特殊性导致普遍性法律规则难以直接通过司法三段论进行适用,因此逻辑与个案价值中往往存在两难的选择。再次,孙老师以曾引发社会舆论关注的“药神案”为例进行解释,说明了法律在逻辑性之外对于正当理念的不懈追求。最后,孙万怀老师邀请同学们一同考察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优秀理念,为同学们讲解了《尚书》中所记载的皋陶的法治思想,并希望同学们能够思考这一传统刑事理念在现代刑事司法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意义。

郭烁老师的学术讲座围绕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展开。首先,郭硕老师讲解了认罪认罚从宽在我国刑事司法中的制度沿革。在此基础上,郭烁老师以《刑事审判参考》第127辑第1412号“杨灝然贩卖毒品案”为切入点指出被告人上诉权与检察院抗诉权的冲突,并强调被告人上诉不应当影响其认罪认罚的从宽情节。并且,郭老师以“李凤贞盗窃案”为补充,指出认罪认罚案件中,被告人仍然享有完整的上诉权,应当受到法律的保障。在较为全面地讲解了目前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存在的问题后,郭老师从如何保障认罪认罚的自愿性角度提出了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功能的具体路径,例如重视有效证据开示制度、强调实质性审查等等。最后,郭烁老师指出,认罪认罚从宽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刑事诉讼的权力结构所导致的,必须要坚持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程序改革。

孙万怀老师、郭烁老师与我院师生就讲座主题相关问题进行了切实而充分的交流与谈。揭萍老师、宋善铭老师对孙万怀老师、郭烁老师的研究成果、研究方法与研究理念表达了诚挚的认同与尊重,并倡议同学们在研究相关问题时必须深刻理解孙老师与郭老师的研究思路与分析方法。在交流环节,孙老师与郭老师分别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讲座在同学们的掌声中顺利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