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上午10:00由法政学院、史量才新闻与传播学院主办“史量才读书会”第九讲(总第二十期)于临平校区L4-204顺利举办,活动主题为“文化·受众·媒介—视听文化专题(二)”。
本场分享会由台湾政治大学博士、史量才新闻传播学院讲师李朋鹏主持。活动伊始,李老师就此次读书会选取文章的目的以及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了简要介绍和说明。郑锦琪、毛绎舒、姚嘉勋、郭露骏、周姜利、Doni八位同学作为领读人来对本期文章进行分享与讲解。2023级新闻与传播专业研究生共同参与。
在分享阶段,郑锦琪、毛绎舒同学带领大家精读了彭兰老师的论文《短视频:视频生产力的“转基因”与再培育》从短视频的爆发、细水长流、未来发展以及短视频专业化资讯生产中的价值与策略来带领大家对短视频行业的发展以及生活化的转向趋势进行一个系统性的了解,并对短视频的生活化转向提供了自己的思考角度,给同学们对于理解短视频这一老生常谈的媒介形式提供新的视角与启发。

郭露骏、姚嘉勋同学从《情感激发与意象表达:新媒体事件图像传播的受众视觉框架研究》的作者简介、论文剖析两个方面带领大家领悟如何通过受众对其“视觉框架”的解读,最终实现关于新媒体事件的舆论生成与表达,同时拓展了视觉思维理论、格式塔知觉理论、多模态话语分析方法、框架理论分析方法等相关理论和方法,提出了加强对声音、视频的框架分析的思考,对同学们日后研究图像视觉框架提供了参考和启示。

周姜利、Doni同学从《Watch, Share or Create: The Influence of Personality Traits and User Motivation on TikTok Mobile Video Usage》 的文章作者、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结果分析、局限性六个方面带领大家了解了五大人格特质与五大使用动机对TikTok使用的三个层面的影响。文章使用的量化方法严密且高效,为同学们今后的研究路径和思路提供了启发。

分享结束后,老师对各组的分享进行了总结性的点评,并且再次重申了对于举办的愿景,希望能通过论文的精读来激发同学们对于现实议题的思考,从而丰富和延伸自身研究的视野。同时,老师强调在阅读文献时需要培养批判性的意识,学会提出问题,真正做到有所思、有所悟,而这也使同学们进一步明确了论文研读的方法和意义。
读书会的最后,李老师向同学们发放了元旦小礼物。

深习之,方有所进也。本次“史量才读书会”通过对国内外优秀论文的精细研读来学习优秀学者的科研经验和技巧。同时促进大家交流学习、相互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