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新闻动态
  •   >   正文
  • 首页

    上海交通大学李亦中教授来我院讲学 ——“短视频国际传播,你准备好了吗?”

    发布日期:2024-04-26    浏览次数:

    2024年4月25日上午,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史量才新闻与传播学院举办了一场主题为“短视频国际传播,你准备好了吗?”的学术讲座。主讲人李亦中教授是上海交通大学影视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副会长暨影视国际传播专委会理事长、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理事,也是历届全国大学生微电影大赛的终评委。



    此次讲座由徐莹教授主持,新闻与传播专业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共同参与。本次讲座旨在深入探讨短视频国际传播领域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短视频在国际传播的未来发展方向。



    讲座伊始,李老师回顾了“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历程”,他列举了几个重要事件,其中《渔光曲》作为中国电影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其影响力不仅限于国内,还走向了世界。电影以其深刻的主题和感人的故事情节打动了观众,让人们看到了中国电影的独特魅力;周总理邀请安东尼奥尼来华拍纪录片,则是中国电影与国际电影界交流的重要事件,这次交流为中国电影走向世界提供了一个窗口,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为中国电影的国际化发展奠定了基础;1987年《红高粱》亮相国际影坛,这部电影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浓郁的民族风情和深刻的人性探讨,赢得了国际观众和评委的高度认可,可以说是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巅峰之作。李老师通过总结中国电影在国际舞台上的不断崛起和成长,展示了中国电影的艺术魅力和社会责任感。



    随后,李老师指出中国电影走出去很难是因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首先,文化差异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由于文化背景、审美观念和价值观的差异,中国电影在海外市场可能遭遇“文化折扣”现象,难以引起海外观众的共鸣;其次,营销和发行策略也是影响中国电影走出去的关键因素。虽然中国确实存在一些营销机构和营销人员,但与国际知名的发行公司相比,其在国际市场的资源和经验可能相对有限,这导致中国电影在海外市场的推广和发行受到一定的限制,而好莱坞公司在全球拥有广泛的发行网络,这为其电影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和发行提供了便利。

    对此,李老师特别强调,我们需要以整体性的视角来审视国际传播。他通过举例《那山那人那狗》、《我不是药神》等电影在国外的成功,指出了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五条具体路径,包括利用国际电影节作为展示窗口、发挥明星与名导演的效应、积极促进国际合拍片项目、灵活运用国际营销策略,以及借助流媒体平台通过微电影进行广泛传播。李老师指出,通过这些途径,我们可以更好地用“国际语言讲好中国故事”,让中国电影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光彩。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李老师在最后的总结中强调,要做好视频内容的国际传播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更要积极尝试,勇于实践,做到“三性统一”。首先,要有一点意思,即传导正能量。国际传播的视频内容应该积极向上,能够传递出正面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其次,要有一点趣味,即让人看得下去。为了吸引海外观众的注意力并让他们愿意继续观看,国际传播的内容要注重视频的故事性、节奏感和视觉呈现;最后,要有一点创意,即匠心独运。在国际传播中,我们应该敢于打破常规,尝试新的拍摄手法和表达方式等,以独特的视角和创意展现中国故事。



    李老师的讲座言语幽默、内容清晰、案例丰富、见解独到,为在场的师生提供了宝贵的学术启示和实践指导。讲座结束后,与会师生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并与李老师合影留念。同时,与会研究生也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类似的学术活动,以促进学术氛围与文化建设,推动学术进步与人才培养,共同助力短视频在国际传播领域的发展。




                                                                    文案:任伊婷

    图片:崔冰珂、任伊婷


    Copyright © 浙江理工大学 法学与人文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杭州下沙高教园区2号街928号  邮编:31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