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新闻动态
  •   >   正文
  • 首页

    崔海燕律师应邀来我院举办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实务讲座并开展交流

    发布日期:2024-10-28    浏览次数:

    2024年10月24日下午,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史量才新闻与传播学院在临平校区6A楼527楼会议室隆重举行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涉外法治创新人才训练营系列讲座暨“法律大讲堂”第142讲。本次讲座特邀全国律协常务理事、外事委副主任、省律协副会长、浙江金道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崔海燕律师主讲,主题为“中国涉外律师的机遇与使命”。学院李子瑾副院长,法律系教师胡瓷红、姜慧芹、赵青航,涉外法治创新人才训练营同学和关心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师生约70余人参加讲座交流。

    崔海燕律师是全国优秀律师、一级律师、浙江省三八红旗手,执业26年,在涉外法治实务领域拥有丰富经验。她是司法部全国千名涉外律师人才、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涉外律师领军人才库成员、贸仲/北仲/上国仲仲裁员、西班牙商事仲裁院仲裁员、保加利亚法律交流协会国际仲裁院仲裁员、“一带一路”律师联盟埃及工作组协调员、浙江省外经贸法律服务律师团团长、浙江省“一带一路”律师服务团团长。同时,崔海燕律师也非常关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担任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联合培养导师、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国际经济法实务导师、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兼职教授等。本次讲座开始前,李子瑾副院长代表学院感谢崔海燕律师一直以来对学院办学的大力支持,聘请崔律师为学院兼职教授,并为崔律师颁发聘书。

    讲座伊始,崔海燕律师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强涉外法治建设、完善涉外国家安全机制等的相关内容作为引子,对“中国涉外律师需要高质量发展”这一观点进行了阐述。接着,崔律师介绍了涉及多个领域的十个跨境争议案例,具体说明了涉外律师在案例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同时为大家解读了涉外律师所需要的各方面思维。之后,崔律师又通过四个跨境项目的经验介绍,总结提出中国律师在跨境交易中的主要作用是“整合资源”“架构设计”“把握项目节奏”和“懂得客户需求,平衡各方利益,尽可能助力项目成功”。崔律师指出,企业、政府、国家对涉外法治人才的需求、国际化营商环境的构建等都说明了中国涉外律师大有可为。同时,涉外律师也需要深入了解国际规则和他国法律,才能在出口合规监管、国际仲裁等新兴领域中自如地应对挑战。最后,崔律师总结了中国涉外律师所需要的主要能力和素养,包括具有国际视野、了解中国国情、寻求各方都能接受的最佳解决方案,做到“三个过硬”——政治过硬、能力过硬、身体过硬。

    讲座后,崔海燕律师和学院师生开展了深入细致的交流。作为学院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共建单位的领导,崔律师就进一步加强金道律师事务所与学院的交流合作发表了意见建议,与学院教师就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的建设方案和涉外法治创新人才训练营的培养计划开展了深入探讨,并对训练营同学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殷切期望。学院师生对崔律师的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导表示衷心感谢。相信在本次交流基础上,学院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水平将进一步提升。

    最后,崔海燕律师与学院师生共同合影留念。本次讲座交流活动圆满结束。



    Copyright © 浙江理工大学 法学与人文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杭州下沙高教园区2号街928号  邮编:31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