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1月2日,涉外法治创新人才训练营系列讲座之“如何写一篇推翻1.42亿欧元仲裁的法律意见”在浙江理工大学临平校区6A527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由法政新传学院姜慧芹老师主持。新加坡管理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及博士生导师刘孔中老师作主讲。法律系多位老师及同学参加了此次会议,与会师生与主讲嘉宾进行了深入交流。

刘孔中,慕尼黑大学法学博士,新加坡管理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兼职讲座教授国家海外高层次专家。研究专长为知识产权法、竞争法和电信法,已经出版专著14部,英文著作16部,已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SSCI等英文期刊发表论文14篇。近年来致力于整合和推进亚洲知识产权法领域的研究,并已围绕亚洲主要经济体的专利、著作权、商标及商业秘密等主题出版多部编著或专著。
刘教授选取了一个程序显失公正的仲裁案例作为引子,以其敏锐的洞察力,细腻地剖析了如何在仲裁流程中辨识漏洞,并通过精心撰写的法律意见书,力挽狂澜,成功撤销了一项价值高达1.42亿欧元的仲裁裁决。以此经典案例为基石,刘教授深入浅出地概述了国际商事仲裁的现状、面临的挑战及改进策略。他强调,调解与仲裁正日益成为解决国际商事争议的主流趋势,并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知识产权作为仲裁对象合理性的深度学术探讨。
借由这一契机,刘教授鼓励学生们勇于跨出国门,积极拥抱外部世界,以拓宽个人的认知边界。刘教授的精彩分享,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在场师生对于国际商事仲裁实战操作的深刻理解,还为他们提供了在处理此类案件时不可或缺的专业知识框架与实战策略,引发了广泛的思考。

在互动交流环节,刘教授与在场的同学们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对话,他耐心而细致地回应了同学们提出的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涵盖了如何作为涉外法治人才在业界脱颖而出、反垄断案件是否适宜通过仲裁途径解决、知识产权案件的性质界定,以及国际仲裁条款的拟定策略等。刘教授对同学们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深入的思考给予了高度评价,他的解答不仅解答了同学们的疑惑,更激发了大家对涉外法治领域的浓厚兴趣与探索热情。
最后,姜慧芹老师进行了总结发言。姜老师指出,刘教授分享的实例深刻体现了公平正义这一法学核心价值观念,这正是每一位法学专业人才在推动法治建设中应当秉持的核心使命。她勉励同学们,既要追求程序与实体的双重公正,也要不断拓宽法律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她希望同学们能够以刘教授为楷模,在未来的学习和就业中,坚持不懈,为我国的法治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讲座成功吸引了许多优秀学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专业背景涵盖法律和外语等多个领域。这种跨学科的结合为培养具备“法律+外语”双重能力的涉外法治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训练营的启迪,学生们对涉外法治领域的创新有了更为透彻的认识,对于自身的学术追求和职业路径有了更加清晰明确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