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推进我院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硕士点高质量发展,培养优秀的国际中文教育人才,10月13日下午,浙江科技大学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硕士点负责人叶晗教授在L4-246教室为我院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硕士点师生作了题为《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硕士培养:理念、标准与实践路径》的专题讲座。讲座由我院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硕士点负责人宫富教授主持,该专业硕士点导师顾克勇教授、黄自然副教授出席讲座。

解析理念阐释路径
讲座中,叶晗教授围绕“理念、标准与实践路径”三大维度,系统阐述了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硕士培养的创新思路。她强调,应充分依托学校特色资源,构建“多语种背景+项目式教学”融合模式,加强双外语对比与习得研究,系统提升学生的跨文化教学能力。同时,要聚焦区域国别中文教育、中华文化传播与跨文化交际等前沿方向,她以浙江科技大学为例,结合罗马尼亚克鲁日孔子学院等实践案例,深入阐释了在“国际化”与“本土化”双重语境下,如何培养既具备扎实学术素养、又具有突出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并进一步指出,作为理工类高校,在发展国际中文教育专业时,应紧密结合学校的学科优势与办学特色,注重专业硕士的培养定位,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道路,从而构建具有校本特色、体现创新精神的学科发展体系。

立足前沿赋能成长
叶晗教授进一步强调,国际中文教育硕士培养应深刻把握“国际化、本土化、数字化”三大核心理念。她指出,人才培养需立足系统的个人知识体系构建,以全球视野拓展专业边界,并扎根于区域特色开展教学实践。此外,她提倡通过“中文+”与“+中文”等模式,打破学科壁垒,促进交叉融合,并借助数字技术重塑中文传播的广度与深度,最终在学术探索与实践创新的融合中,完成从专业学习到专业引领的跨越。

互动提问启迪未来
互动交流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学子们的提问聚焦学科竞赛、专业实践与未来职业发展等关键环节,叶晗教授则凭借深厚的学养与丰富的实践经验,援引“中文数字化国际传播”等生动实例,给予学子们真诚而深刻的回应,现场气氛热烈,学术思维活跃。本次讲座不仅拓宽了我院学子对国际中文教育前沿的认知视野,更以其前瞻性的专业指引,为他们在学科探索与职业规划中奠定了坚实的认知基础,助力其在专业探索中找准方向、深耕成长。

名家简介
叶晗,浙江科技大学国际中文教育硕士点负责⼈。叶晗教授深耕文化理论、文化遗产在国际中文教育与国际交流中的应用研究,主持文化遗产保护国家一流课程1门,承担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等省部级以上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著作、教材20余篇(部),创设8个海内外国际中文教育实践基地,在“一带一路”文化传播等领域成果丰硕。